利用博物馆保护“非遗”
本报记者 肖国忠
刊发时间:2009-03-11 07:54:14
光明日报
中国美术馆原馆长杨力舟委员在提案中呼吁,利用各级博物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杨力舟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品类众多,不同品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各自的特性和发展规律。与过去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传统手工艺也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沉淀下来,有的已经消亡,有的正处于濒危状态。为此,博物馆式的保护就成为传承民族记忆、收藏珍贵遗存传之后世必要的方式。
杨力舟认为,在普查、收集、整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抢救物质形态的实物必须放在第一位;而利用现代影像、录音、数字化手段保存的各种民间艺术,工艺生产过程,传承人的录音、表演、绝活制作过程,民俗活动资源的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等,都应当收藏进博物馆。尤其是对那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体现民族根基的原生态遗存,收集在博物馆里就更有深远意义。
杨力舟建议,政府批拨专款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发达的地区要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经济一般的地区则可在现有的文化馆里设专厅、专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管与展览场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